牟波:反复调试 只为找准最适合的路
博奥生物研发的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芯片系统,自投入市场以来,在婚育指导、产前筛查、新生儿和高危人群筛查、耳聋病因诊断等领域广泛应用,被大家所熟知。而它精准筛查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位精密仪器技术人员。牟波便是其中之一。多年来,他不断发挥工匠精神,带领大家不断提升公司年产值,为耳聋基因筛查做贡献。
懂技术 肯钻研
2014 年 ,学机械制造出身的牟波进入成都博奥晶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精密仪器技术人员,被派送到北京博奥 总部学习 。 学习回来后,他便全身心投入扫描仪器的前期工作。当时的成都博奥晶芯才刚刚成立,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也没有专业的技术设备,只有靠自己摸索。“虽然我在北京学习过半年,掌握了关键技术,但有些细节的地方,还是需要自己摸索。”牟波说。
扫描仪是博奥生物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芯片筛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将芯片采集到的一些数据,呈现在电脑上面,并通过电脑软件分析,得出结果的重要任务。因此,扫描仪的精准程度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判断。牟波回忆说:“当时,扫描仪从北京转厂过来,因为换了一个装配的环境,遇到了很多问题。”
一台扫描仪有 400 多个零件,平台调试和光路调试是难度最大和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为了将仪器调试得更加精准,400 多个零件在牟波手中反复被拆除和拼装。牟波告诉记者:“一天坐在工作台前至少有6个小时,就连下班后,仍在思考如何调试。”
能吃苦 有耐心
对牟波来说,扫描仪组装是比较简单的,重装才是最麻烦的,除了技术上的问题,更多的是心态上的问题。“主要是烦躁,因为装的时候很简单,只要按照工艺流程往上面装就行了,但是要拆的话就会让人很烦躁。你会觉得前面做的都是无用功,后面做了也不一定好,也不一定会成功。”牟波说,“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告诉自己,就当这是一种磨炼吧。”
有时候想一个问题陷入困境,牟波会退回原点,重新试着走新的路子。他觉得,技术本身有很多路可以走。只不过是找最佳的路,最合理的路。不多试几次,怎么知道哪条是最适合的路?“慢慢地拆上5次、10次,把心态平静下来,然后再去找问题,就会比较容易。”牟波说,“我就是在拆与装的过程中,不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往复,才成就了我们的扫描仪。”
真热爱 懂担当
2015年1月,成都博奥晶芯开始生产扫描仪,牟波正式被任命为小组长,开始带领团队组装扫描仪,完成公司第一台10K扫描仪的生产。从试产到量产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无数次的调试中,不断总结经验、排除困难,终于突破单月产量30台,并在此期间培养10余名车间骨干员工。
2016 年,在牟波的带领下,仪器生产车间又完成第一台恒温扩增仪的生产,并于2017年年初实现恒温扩增仪的量产,实现产值超过2000万元。
工作中,牟波不仅对自己精益求精,对组员的要求也非常严格。牟波告诉记者:“我会要求组员把事情做精,提醒他们出现问题不可怕,要反反复复去调,直至把它解决。”
如今,牟波离开了仪器生产车间,在试剂生产车间当现场负责人。每天,他都要多次去生产现场巡视,他深知遗传性耳聋相关产品对新生儿出生缺陷防控的重要性,所以无论身处哪个岗位他都不敢有丝毫懈怠。牟波说:“做工作,就要踏踏实实、心无旁骛,不管反复多少次,我只坚定一个信念——把我的事情做好、做细、做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