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科技赋能、品牌出海:老字号“内江造”正焕发勃勃生机

2025年04月22日 09:32

“面对关税冲击,我们反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4月21日,四川省内江旭源机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峰放下泰国客户的催单电话,整理好和重庆59研究所新购3台液压机的合同后,自信地告诉记者。

在当前美国加征关税,全球贸易格局深刻调整的大背景下,刘峰为何如此胸有成竹?记者跟随他来到车间寻找答案。

走进车间,耳边立刻被机器的轰鸣声所包围,空气中弥漫着机油、油漆和金属的气息,生产线上火花飞溅、铁屑舞动,记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业交响乐中。

入门的正前方,10余台准备出口到巴基斯坦的数控机床设备依次排开,智能化工程师尹恩喜正操作手中的试校器,对整条生产线的曲柄压力机和机械手的运行程序进行反复调试,确保设备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在尹恩喜的身旁,2名来自巴基斯坦的工程师专注地观察着每一个步骤,不时点头表示满意,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些精密设备的满满期待。

记者跟着刘峰继续参观厂区,目之所及是有序而忙碌的状态。

几名工人正在加工一套数控伺服精密液压机框架,这套数字化设备准备出口到瑞典,采购商是与宝马、奔驰车企配套的生产企业。

在工厂一角,1套数字化高精密机械压力机以及8套模具已经打包好,即将发往迪拜。

1套用于生产电子产品、准备出口到越南的数字化开式双点机械压力机正在紧张装配中。

准备出口到泰国的10余台数控伺服多项挤压设备刚刚完成焊接工序,即将进行机械加工和装配调试,5月底可出货。

……

据介绍,四川省内江旭源机床公司是国营内江锻压机床厂破产后,由原内锻厂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一线技术工人旨在传承弘扬“内锻”产业品牌,于2013年组建而成。企业生产的产品广泛适用于车辆制造、电器行业、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和国防军工产业,以及餐具、钟表、照明灯具等日常消费品行业。

“成形机床产品共有30余个系列300余个种类。”刘峰介绍,旭源机床公司沿袭内锻产业优势,借鉴与利用国内外同类产品优良技术特性,不断研发创新,已形成多系列、多规格的液压机和机械压力机产品系列。其中,应客户需求开发的非标产品占比已突破50%。

2020年,“内锻”商标成功回归内江,公司成为“内锻”商标的合法主体,从此开启“内锻”品牌锻压机床产业新的历史征程。

“扎根国内,走向国际。”刘峰说,起初,公司产品以国内销售为主,客户主要集中在川渝、云贵、湖北、河北、河南、浙江、天津等地。其中,不仅有许多原内江锻压机床厂的老客户,还有许多新客户慕名而来。

2022年,乘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东风,公司组建了自己的外贸团队,将目光投向海外。刘峰清楚地记得,公司的第一单外贸生意,是出口美国,采购商是一家医药器械生产企业。目前,公司的国外客户已遍布东南亚、俄罗斯、中亚、欧洲等10多个国家(地区)。

刘峰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例如,商务部门会经常组织企业到日本、东南亚国家以及国内的成都、重庆、台州等地,参加展会,考察市场,推广产品。

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开幕。刘峰很自豪地告诉记者:“公司在广交会上有两个独立展位!”

除了拓宽市场,要传承弘扬“内锻”品牌,练好内功至关重要。

2022年,公司成功组建“内锻机床研究院”,致力于对新材料、新工艺、新配套的锻造、冲裁、冷挤压和温挤压成形机床等相关技术进行深度研究,助推“内锻”品牌发展后劲,让“内江造”立足西南、迈向全国、走向世界。

与此同时,公司还依托自身技术团队,积极与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的教授、科研团队合作,对产品进行研发升级迭代。目前,公司已完成从单一机床产品到自动化智能化产线的升级,拥有发明、新型实用专利及软件著作权40余项。

科技赋能,品牌出海。

从2020年开始,企业产销量年均以30%的速度增长,仅2024年就生产销售成形机床产品500余台(套)。以外贸为例,2024年企业外贸收入近1000万元,而今年1-4月,在手外贸订单已超过1000万元,全年预计可突破2000万元。

“内锻”这一老字号“内江造”品牌正在旭源机床公司充满活力,焕发勃勃生机。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