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拍、跟拍、低俗炒作……近日,“网信中国”发布消息,督促网站平台依法依约关闭和长期禁言处置“超能摄影阳阳”“摄影刘大锤”等一批低俗炒作绯闻丑闻八卦的违法违规账号。
这些账号通过偷拍、跟拍明星非公开行程,发布未经核实的“爆料”信息;或以“知情人”名义编造、转发不实信息,或借“标题党”和虚假预告制造噱头,恶意博取流量;或使用暗语、隐喻等手段,无底线炒作明星八卦信息,严重破坏网络生态。整顿网络低俗账号,刻不容缓。
虽说“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公众人物的言行常被放置于聚光灯下,但在舞台之外,他们也是普通人。
明星虽然需要接受公众舆论监督,但其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等合法权益也不容侵犯。4月5日,演员王星越工作室发文:有4名不明身份人员跟到住所偷拍视频。警方认定4人行为致使艺人人格、名誉受损,应予以追究法律责任。演员肖战在4月初也主动发招,公开向那些手持“长枪短炮”的代拍们宣战:“对于恶意诋毁和造谣,绝不姑息,必将严肃追责!”
围绕明星刻意制造争议性话题,也可能导致网络暴力,带来次生灾害。一些人将明星航班信息、个人隐私贩卖牟利,致使偷拍、跟踪日益职业化,对明星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去年10月,歌手于文文个人身份信息被盗、航班被“改座”,两名违法人员受到行政处罚;今年2月18日,“大衣哥”朱之文刑事自诉网暴者侮辱、诽谤案在徐州经开区人民法院开庭。一个素未谋面的人,竟连续网暴他长达四年,持续发布攻击性视频290条左右,其中播放量最高的一条达21万次。网暴者不顾法律与道德博取眼球,终将自食其果。
网络空间是互动平台,但不是明星私人话题后花园。健康的演艺圈文化,是文艺繁荣的组成部分,而非低俗炒作的代名词。过度炒作明星话题,把公众注意力引向明星八卦,将严重挤压具有社会价值议题的空间,催生“恶俗流量”等畸形价值观,严重破坏网络生态。猎奇是人的天性,但炒作低俗绯闻丑闻等,则是无休止对猎奇心理的过度迎合。如果明星的社会价值,交由代拍、偷拍等一系列无底线操作来体现,势必弱化其专业能力。听任“演得好不如绯闻多”的错误认知占据网络舆论场,后果严重。
未成年人是追星族主要群体,热衷并追捧自媒体低俗炒作明星绯闻八卦,极易扭曲青少年价值观。
警惕别有用心之人,将偷拍包装成“追星日常”,诱使未成年人过度消费。有“站姐”将偷拍照片化身“偶像周边”,以支持偶像事业为名在粉丝群贩卖,最后卷款跑路。也有粉丝头脑发热,加入偷拍等侵权行为中,成为违法者而不自知。真正的偶像,不会将粉丝的应援视为忠诚度的标尺。
更有甚者,“冲冠一怒为偶像”,“开盒”窥私,为发泄情绪或表达“爱意”,置他人权益于不顾。在狂热的“饭圈文化”氛围下,未成年人的情绪更易被煽动。此前一起沸沸扬扬的未成年人“开盒挂人”事件,便是因一网友发表对某韩国明星的评论而起,最终导致其个人信息被曝光,甚至家人也遭到辱骂。
下一步,网信部门将坚决整治“饭圈”乱象,加大网络执法力度。
从源头遏制,方能让无底线流量寸步难行。平台可从限制低俗内容的流量方面入手,加强内容审核与算法优化。娱乐报道也应信奉“真实、客观、全面”的新闻专业主义,不为抢流量而盲目跟风。回归创作初心,推广优质内容,实现从“窥私”到“审美”的转变。
公众人物肩负社会责任,不要被曝光度裹挟。将自我价值体现在作品和社会贡献上,主动远离私生活炒作。网友不点击、不传播侵犯他人隐私的内容,不为“信息茧房”所困,降低被误导风险。
娱乐需要多元化,但绝不能坠入失智的怪圈。从一批低俗炒作绯闻丑闻八卦的违法违规账号被查处,到偷拍者、贩卖明星信息者被绳之以法,公众看到国家治理网络生态的决心。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是一项系统工程,你我皆是建设者。
对于代拍、偷拍等追星方式,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
撰文/ 刘叶 吴德玉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