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如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布会详解→
会上
成都市商务局分管负责人李玉萍
就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作有关介绍
成都是历史商业名城
自古因商而立、因商而兴
从东汉年间富庶一方的“锦官城”
到唐宋时期“扬一益二”的鼎盛繁华
从“百年春熙”到“国际范”的交子商圈
熙来攘往、烟火升腾
锦绣繁华延续至今

近年来,成都着力扩大内需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以做强国际门户枢纽、形成强大消费市场
塑造高品质消费场景、培育新型消费平台
建设国际消费目的地等支撑功能
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从以下五个方面
加快建设蕴含天府文化特色
彰显公园城市特质
引领国际时尚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1
以持续做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为支撑
链接全球的消费供应链
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成为国内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在蓉领事机构23家,落户世界500强企业315家,培育总部企业217家,落户各类品牌首店2000余家。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已突破2.4万列,成都加速从内陆腹地走向了开放前沿。获批5个国家级服务出口基地,2022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914亿元、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货值315亿元、实现服务进出口总额154亿美元,成都对外开放实现新的跃升。

▲天府国际机场
2
以不断提升城市美誉度为方向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消费新高地
成都作为超大城市,2022年常住人口突破2100万人,近十年来净流入人口约700万人,拥有高校65所,人才总量622万人,辐射西部3.5亿人口的广阔市场腹地,链接亚欧大市场。成都消费市场繁荣发达,2022年,成都旅游总收入1814亿元,餐饮营业收入1445亿元,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音乐产业产值503亿元,会展总收入实现711亿元。各类消费业态融合并进,使成都成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

▲成都高新区交子之环
3
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为导向
塑造高品质的消费新场景
成都加强全域消费场景系统谋划,依托天府文化特色和公园城市特质,融合熊猫、三国、金沙、美食、川剧等特色元素,创新打造城市时尚文化消费圈,已培育都市级、城市级、区域级商圈42个,国家级、省级商业步行街63条,市级特色、示范消费场景32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12个。围绕田园林盘农耕消费区,打造万象更新的和美乡村。依托龙门山等生态消费带,打造都江堰—青城山世界遗产文旅主轴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多维度、全方位满足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要。

▲都江堰-青城山景区外自拍大熊猫
4
以科技创新动能转换为引领
培育新型的消费创新平台
成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39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5万家,电子商务企业超过4万家,平台型网商118家,城市创新指数升至全球第29位。围绕培育消费品牌、激励绿色消费、创新数字消费等方面,持续创新消费友好型制度供给;聚焦国际消费、线上购物、生活服务等细分领域,加快发展新型消费平台,成都的全球独角兽企业增至10家,建成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跨境电商和平台消费综合竞争力进入先进城市行列。

▲交子金融科技中心
5
以建设国际消费目的地为目标
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消费新格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列入国家重要区域发展布局,坚持“川渝一盘棋”,构建资源共享、平台互联、宣传互通的联动机制,实现两地政务互通、服务互通、人才互通。共同举办成渝双城消费节、数字生活消费节等促消费活动,打造“成渝消费”IP。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在税收、司法、海关监管等领域加强协同开放,构筑西向开放战略高地,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磁器口“古镇十二巷”后浪片区 图源重庆发布
当前,成都正聚焦“打造十大特色消费场景、培育十大新型消费平台、推进十大领域消费创新、焕新开展‘新十二月市’活动”,不断增强新消费创生环境,推动消费数字化绿色转型,塑造“成都服务”“成都创造”“成都消费”的城市品牌。
成都大运会
是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世界赛事品牌
必将为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注入新的活力
欢迎大家到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看一看
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记者问答
请问市体育局,成都是如何推动体育消费的呢?下一步有何举措?
近年来,在成都就能买到全球优质商品,请问市口岸物流办负责同志,成都在建设国际物流供应链方面有哪些主要举措,取得了什么成效?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请问市场监管部门,成都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塑造良好营商环境、放心消费环境,护航成都大运会等大型赛事,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文化和旅游消费是促进消费繁荣的重要动力,今年以来,文旅消费需求加速释放。请问成都市文广旅局负责同志,成都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下一步又有哪些打算?
支付结算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一个内容。请问金融系统的负责同志,近年来,在支付环境建设方面在蓉银行机构、支付机构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呢?
编辑 | 杜儿
审核 | 吴敏
来源 | 蓉城政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