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发季!登革热到底有多“热”?

2023年09月06日 15:11

登革热是一种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一般以高热为首发症状,伴有头痛、眼眶痛、全身酸痛,与“感冒”十分相似,早期往往误以为是感冒而没能引起重视,随着病程进展,会出现面、颈、胸部潮红,皮疹等症状,患者往往感到乏力、胸闷、无精打采。


登革热病毒

侵犯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

恢复时间较长

很多人长达半年到一年的恢复时间

不能运动,不能参加体力劳动

对人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啥?

有哪些传播环节?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是一种叮咬积极性很高的蚊种,别称“亚洲虎蚊”,常在白天活动,是温江区室外环境常见的蚊种,就是俗称的“花蚊子”,广泛分布于各种环境中。

传播环节主要有:宿主动物、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① 宿主动物

人和媒介伊蚊是登革病毒储存宿主,形成人-蚊-人循环模式进行传播。在我市,传播登革病毒的媒介伊蚊主要是白纹伊蚊


② 传播途径

白纹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发病5天内的病人传染性最强)后再叮咬健康人造成传播。输血也能造成登革热传播。


③ 易感人群

人群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感染登革病毒的患者对同型登革病毒产生终身免疫,对其他型别登革病毒只产生短暂免疫,持续时间不超过3年。目前国内无预防登革热的疫苗接种。


登革热有一个特点:首次感染轻微,二次感染凶险

登革病毒有4种类型,感染一种后,仍有感染其他三种的机会,并且二次感染异型登革病毒导致重症登革热的概率更大,最终可导致休克或死亡。



既然白纹伊蚊在我们身边很常见

那我们是不是非常危险?


不用过分担心!
四川地区并不属于白纹伊蚊的流行区,当地的白纹伊蚊并不携带登革热病毒,东南亚、南美国家,我国部分南方省份是存在本地流行的,所以我们内陆地区的主要风险一般都是由输入病例造成本地传播。

如果市民朋友要外出旅行、工作,需要注意:

出发前:了解目的地的蚊媒传染病流行情况;
在当地期间:外出做好防蚊措施,首选长袖长裤,裸露皮肤涂抹防蚊水等趋避剂,到室内关好纱门纱窗,使用蚊帐;
返回后:做好家庭防蚊措施,进行14天的个人健康监测,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向医生说明旅居史。

为避免输入病例,造成本地传播,市民朋友应该积极做好日常水体管理:
小型积水应及时倾倒,水培植物和景观池水至少保持5天一换水。
闲置容器倒放、加盖或钻孔。
尽量不乱堆杂物,不乱丢垃圾,减少因杂物和垃圾引起的不易发现和倾倒的积水。
下水道、雨水井要定期疏通。




!

预防登革热要隔断人为传染
一旦有病人发生
要早就诊、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避免向周围健康人群传播
病人在起病日算起
应隔离防蚊叮咬5天



编辑 | 钟诚

审核 | 吴敏

来源 | 健康温江官微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