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掌握!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指南→

2023年10月24日 16:07
天气降温,越来越冷啦
秋冬季高发疾病也开始活跃
今天,一起来学习
秋冬常见的传染病类型以及预防方法


新冠病毒感染

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人群对新冠病毒普遍易感,特别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是感染的高风险人员。

潜伏期多为2~4天,临床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多为中低热、部分可为高热);部分可伴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少数患者病情持续发展、出现肺炎表现。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详情↓↓


流感≠普通感冒!温江区疫苗接种安排来了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
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
急性呼吸道感染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详情↓↓


健康讲堂丨上热搜的“支原体肺炎”,究竟是啥?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


发病主要特征为腮腺肿大,局部肿痛明显,部分患者有发热、头痛、畏寒、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在腮腺肿大前6天到发病后9天都具有传染性,其中1~2天到发病后5天之间的传染性最强。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两季多发,主要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病较多。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俗称“见面传”。

感染初期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1、接种疫苗:如流感、新冠病毒、水痘、麻风腮疫苗,预防接种疫苗以保护易感人群。

2、注意居室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3、勤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以切断传播途径;

4、倡导在密闭公共空间戴好口罩,尽量不到或少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呼吸道疾病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主动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5、合理饮食,注意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南方地区在每年的10-11月还会有一个发病小高峰。5岁以下儿童是易感人群,3岁及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主要特征是在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或黏膜疱疹,有时会出现高热或低热伴出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诺如病毒肠胃炎


诺如病毒胃肠炎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每年11月-次年4月是诺如病毒的发病高峰期。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接触感染诺如病毒的病人,比如处理病人的呕吐物或排泄物,通过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传播;也可通过食用和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为12-72小时,通常为24-48小时。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以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1、预防接种:如手足口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预防接种疫苗以保护易感人群;

2、勤洗手、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

3、不饮用生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特别是牡蛎和其他贝类等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后食用。

4、保持均衡合理的饮食,保证优质睡眠,适当的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5、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使用含氯制剂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



 特别提醒 

如出现
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易惊
肢体抖动、无力、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
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等症状时
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





编辑 | 彭棣、钟诚

审核 | 姚慧

来源 | 健康温江官微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