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显著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产业,也是未来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产业。

区别于提供的服务主要用于居民最终消费的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可以理解为一种中间服务部门,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的生产活动提供服务。包括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电子商务在内的行业都属于生产性服务业。
《实施意见》明确了发展目标,四川生产性服务业赋能促进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能力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向专业化高端化迈进,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活力区、制造业服务资源集聚区和辐射亚欧战略发展新高地。
· 先进制造业同现代服务业加速融合,生产性服务业数字融通和服务增效能力进一步提升;
· 全省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
· 培育不少于3个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推动建设一批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高能级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300家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
《实施意见》从提升创新型服务能级、大力发展增值型服务、创新发展融通型服务、加快发展数字化服务、优化提升功能型服务、打造数字赋能新生态六个方面做出安排,具体包含19个细分领域。
其中,在提升创新型服务能级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将实施重大科技攻关行动,实施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强化重大科技平台、重大产业创新载体建设。高水平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中国装备科技城建设,打造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在大力发展增值型服务方面,《实施意见》提出深入推进“平台+”行动,发展研发设计、智慧物流、创业服务、资源共享等功能型平台,构建互联互通和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实施工业互联网“双跨”试点,培育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新经济重点平台发展能级,打造“一站式”数字化生产性服务平台。
在创新发展融通型服务方面,聚焦现代物流,按照“一核、两翼、四区”的现代物流空间布局,高水平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内畅外联、便捷高效的陆海空铁联运网络,提升四川制造“东连西出”能力。市场化推进产业合作,高水平引进举办国际国内技术交易、精品展示、投资洽谈、市场拓展等产业对接活动,推进优势产业常态化开展交流展示、新品发布和产销衔接。
在打造数字赋能新生态方面,《实施意见》明确,深化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培育“灯塔工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促进优势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推进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等经济区“生产+服务”互联互通和高效协同。
《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大支持力度,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此外,还要深化改革创新。鼓励工业园区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条件下,合理安排预留物流、检测、运维等生产性服务业用地,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