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后提醒!这些注意事项你需要知道→

2024年06月14日 14:43

2024年高考考试结束

同学们又迎来了新的旅程

以下考后注意事项

也不要掉以轻心哦

高考后正值暑期

这份安全指南请查收


注意交通安全



高考结束后,很多考生会选择外出聚会、游玩。温馨提醒各位考生,出行要遵守交通规则。

1.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违反各种禁令标志。

2.步行或骑行时不看手机、不听音乐、不嬉闹。

3.不在机动车出入口、马路边或车辆盲区内玩耍打闹。

4.自觉遵守公共交通车辆乘车规范。

5.不随意穿越铁轨、不在铁轨边步行或铁路道口玩耍,不向列车投掷物品。


外出游玩、聚会注意安全



在高考结束之后,不少同学会选择通过聚会、旅行释放长期学习的压力。家长一定要留心关注孩子的去向,孩子外出务必做到“四知”: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

1.切记饮食卫生安全,聚会时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饮酒更不要酗酒。

2.少吃生冷食品、卤味食品、烧烤、熏制食品等不健康食品。

3.注意个人言行举止,避免口舌争执或打架斗殴。

4.不参加临时组织的“驴游”或探险游。

5.不去地质灾害频发区域旅游。遇有极端天气,不去山区、河谷等危险区域游玩,不贸然涉水出行。

6.入住酒店,应及时了解消防逃生通道及安全出口。

7.不在设有危险标志处停留,不在禁拍处拍照、摄影。


高考结束后的这个假期

考生们将会经历很多值得纪念的时刻

也让不少喜欢拍照留念的同学

发圈晒照享喜悦

温馨提示

这些信息千万不要晒

一旦泄露

被诈骗和骚扰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准考证不要晒

高考结束了,准考证务必要保管好。如果考生把准考证晒到朋友圈,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很容易被复制。


身份证不要晒

即使对身份证号码和姓名作了模糊处理,但在某些了解图像修复技术的不法分子手里,依然可以进行恢复。


志愿填报账号和密码不要晒

 志愿填报账号是整个高考期间使用较为频繁的号码,志愿填报、录取结果查询等都需要,要妥善保管,尤其是密码不要透露给他人。


成绩单或成绩查询页面不要晒

这类照片会暴露考生号、姓名等重要隐私信息。


高考志愿表不要晒

无论是电子版,还是纸质版的志愿填报表都别晒,以免个人信息泄露。


录取通知书不要晒

录取通知书晒晒信封或封面没太大影响,内文就不要晒了。因为考生的照片、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考生号、录取专业甚至大学学号都在上面,这些信息一旦被利用,将会给考生带来困扰。


除了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外,高考结束后,同学们在利用网络休闲时还需注意:


1.控制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不沉迷网络。


2.不将本人、家人及他人的个人信息在网上传播。


3.不玩暴力、色情等有害于身心健康网络游戏。


4.慎交网友,慎见网友。不参与现金充值、“礼物”购买、在线支付等各类打赏服务,防范网络诈骗。


5.发现危害身心健康的网络产品或网络服务要及时投诉、举报。


此外

面对以下六种高招诈骗套路

考生和家长也要提高警惕

谨防上当


套路一:提前查分

高考结束后,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称可提前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一个网址链接。考生和家长收到此类信息后,如点开网址链接,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就会导致手机被植入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被盗用钱财。

温馨提醒


高考查分都会提前公布官方渠道,考生要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官方渠道查询成绩,千万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



套路二:花钱更改高考成绩

每年高考后便有各类小道消息,称能通过技术进入系统,或称认识所谓“内部人员”,只要付费就可修改高考成绩。

温馨提醒

高考阅卷工作保密性极高、管理极其严格,任何人不可能更改成绩。同时,成绩公布后,对自己成绩有异议的考生可以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复核。考生和家长切勿听信谣言。



套路三:智能志愿填报百分之百保上

不法分子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和智能手段,假冒所谓志愿填报专家身份,声称“百分百保上”“一分不浪费”。通过“志愿填报辅导”APP和网站假借为考生“一对一”服务的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后,溜之大吉。

温馨提醒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通过各级招考机构和高校的官方平台,获取各类准确的招生信息和招生政策,同时结合本人实际情况,自主合理填报,切勿轻信所谓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我省考生可充分利用由省教育考试院指导、省招生考试指导中心研发的公益服务平台——高考志愿填报辅助系统,根据系统中存在的真实历史录取数据,结合自身分数与位次等信息进行分析。



套路四:有“内部指标”

不法分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的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或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


温馨提醒

高校招生严格按照招生政策规定和学校招生章程等,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和监督机制。高校招生计划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向社会公布,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高校在招生省份未完成的招生计划,会通过公开征集志愿录取,不存在所谓内部降低分数“补录”“补招”的情况。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一律不能相信。


套路五:申请助学金先交费

不法分子利用一些考生上大学需要申请助学金的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者直接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考生、家长先交报名费或手续费。

温馨提醒 

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或“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套路六:伪造录取通知书

不法分子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或者发送相关的录取短信,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骗取钱财。

温馨提醒 

收到录取信息后,考生要通过省教育考试院、高校官方发布的录取查询方式确定自己的录取信息。




编辑 | 杜儿

审核 | 吴敏

来源 |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成都温江教育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