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火箭式”上升,可以脱棉袄了吗?
过去几天
冷空气“冻真格”
不少朋友都盼着快点升温
这不
一场“超级大回暖”来了
这次升温过程中
大部地区累计升温幅度可达10℃以上
东北地区中南部、华北到江南多地
最高气温升幅可达15℃以上
升温虽猛
昼夜温差却可能超过15℃



冬春交替之际,气温仍多起伏
这种“白天暖如春,早晚冷如冬”的天气
正是“春捂”的关键时期
此时若过早脱掉厚衣服
可能会使身体受寒
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及冬春季传染病等




呼吸科:哮喘

消化内科:胃病发作

心内科:心脏受伤

神经内科:脑梗

未来一段时间
气温总体向暖趋势是必然
但冷空气仍在活跃期
气温还会起伏震荡
大家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合理调整穿衣节奏




从中医养生角度讲,正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捂”是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需要,可以更好地保护身体的阳气。
从气温角度讲,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气温变化较大,如果过早脱掉厚衣服可能会使身体受寒,容易引起呼吸道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等。
需要注意的是,“春捂”的原则更多适用于平时体质虚弱的年轻人、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久病之人以及儿童。对于青壮年,尤其是体质偏燥热、阴虚或者湿热的人,“春捂”就不一定适合了。


“春捂”并不是简单的“多穿衣服”
“捂”的位置也很重要
专家建议
做好这3处的保暖
⬇️⬇️⬇️
颈项部:颈项部有风池穴和风府穴,是容易中风邪的地方。保护好颈项部,可以避免风邪侵袭,建议根据温度戴好围巾、帽子。
膝足部:俗话说“寒从脚下生”,因此膝足部的保暖尤为重要。“春捂”穿衣可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上身可以穿得薄一点,但秋裤先别着急脱。
腹部:主要是“捂”肚脐,肚脐又叫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肚脐部位的保暖。

“春捂”的目的是保护身体阳气,所以除了衣着方面,饮食上的“春捂”也很重要。
春季适宜进食一些辛温升散的食物,如豆豉、韭菜、葱、香菜等。生冷之物应少食,早春饮茶应饮用一些性质温和的茶类,如红茶和黑茶,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除了饮食,泡脚也可以帮助补阳气、调和阴阳。睡前可以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有助于扩张脚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得到放松,睡眠质量也会更好。

盲目“捂”不可取
何时可以不再“捂”呢?
“春捂”可以遵循“815”原则
当昼夜温差大于8℃以上时,说明气温不稳定,需要“捂”;
当气温连续保持在15℃以上,且维持了一两周时,就不需要“捂”了,可以适当减少衣物。
这些知识你都掌握了吗?
快快转发给“相亲相爱一家人”吧~
编辑 | 彭棣、刘娜
审核 | 高舒婷
来源 | 健康成都官微
评论